當前位置:首頁 ? 咨詢服務
時間:2016-02-29
奶牛酮病也稱之為奶牛醋酮血癥,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謝紊亂所引起的一種全身功能失調代謝性疾病,其實質是葡萄糖前體物供給不足。以酮血、酮尿、酮乳為特征,出現低血糖、消化機能紊亂、乳產量下降、體況下降,并伴有神經癥狀。近年來,臨床及亞臨床酮病發病率呈上升的趨勢。
一、饑餓性酮病病因
長期飼料供應不足、空槽現象、粗飼料品質低劣適口性差、飼料單一、日糧處于低蛋白、低能量的水平下,導致奶牛不能攝取必需的營養物質。當奶牛干物質采食量不能滿足泌乳所消耗的能量時,出現能量負平衡,奶牛需要動用和消耗自身體脂,導致消耗性、饑餓性酮病。
圖1. 空槽
圖2. 劣質粗料
二、饑餓性酮病癥狀
臨床上表現兩種類型,即消化型和神經型,有些病牛消化癥狀和神經癥狀同時存在。
1.消化型:患牛異食、喜喝污水、尿,舐食污物或泥土。瘤胃弛緩、蠕動微弱,糞便干而硬,量少。體重明顯減輕,消瘦、皮下脂肪消失,被毛粗亂。有的伴發瘤胃膨脹;反芻減少;瘤胃蠕動減弱或消失;體溫一般無變化,隨病情加重,體溫有所下降(37.5℃);心跳加劇(100次/分鐘),心音不清,重癥者全身出汗、似水灑身、尿量減少,呈淡黃水樣,易形成泡沫,有特異的丙酮氣味;產奶量急劇下降,治愈后,奶產量也不能恢復到病前水平。
2.神經型:患牛常伴有消化型癥狀,興奮不安、有的牛空嚼磨牙、流涎、轉動舌頭、亂舐皮膚、吼叫、震顫。神經癥狀發作持續時間較短,一般為1~2小時,但經約8~12小時后,仍有再次復發,有的牛對外無反應,呈沉郁狀。
圖3. 異食癖
圖4. 轉動舌頭
圖5. 吼叫
圖6. 沉郁
三、治療
原則:主要是大量補充糖和抗酮。
1.靜注50%糖1000~1500 毫升、5%糖鹽水1000毫升,同時靜脈注射氫化可的松100毫升。如病情嚴重可增加次數。連續5~7天,為一療程。
2. 肌注胰島素100~150 單位,同時適當補充維生素A、B1、B12。
3. 口服:丙二醇300~350毫升,每天2次,連服2~3天。后改為每天100毫升,連服3天。或丙酸鈉120~200克,每天2次,連服10天。
4. 出現神經癥狀時,可肌注鎮靜劑鹽酸氯丙嗪500毫克或靜松靈3~4毫升。
5. 消化不良者應用健胃劑,對于昏睡反應遲鈍牛只,同時注射樟腦磺酸鈉20~30 毫升。
四、預防
1.注意干奶期飼養管理,科學地控制奶牛的營養投入,防止奶牛產前過于肥胖,確保奶牛合適體況BCS 3.25~3.75分 ,理想體況BCS 3.5分。
2.為防止和減少產后酮病發生,BCS﹥4分,從產前14天起,每天每頭牛補飼煙酸8克、氯化膽堿80克。
3. 滿足常量元素鈣磷、微量元素維生素的需要,特別是維生素A、D、E的需要。
4. 營造一個舒適的環境,足夠的飼槽空間,干凈新鮮的飲水。
5. 分娩前一周飼料應過渡與產后飼料相同,減少應激。
6. 分娩后及時喂益母草紅糖水;口服丙二醇350ml; 靜脈補充三高即50%葡萄糖500ml,20%葡萄糖酸鈣500ml,10%鹽水500ml。
7. 分娩后應用優質的精料與粗料提高飼料的濃度,克服DMI攝入不足,引起的能量負平衡,減少酮病的發生。